行禪中的佛 飄逸安祥圓融自在



台灣佛像雕塑家詹文魁,歷經三年時間完成高十二點八公尺「行禪中的佛」,最近聳立在印度龍城,這是印度八百年來第一尊戶外大佛,本月開光安座時,吸引十萬印度賤民前往禮佛,為印度佛教復興邁進一大步。

詹文魁曾應中台禪寺創建者惟覺老和尚之邀,完成中台禪寺二十四尊佛像,受到國際佛教界矚目,之後到中國四川峨嵋山完成高四十八公尺的十方普賢菩薩。今年在中國陝西法門寺完成高二十三公尺的報身佛、十五公尺化身佛及最小尊一百五十五公分的法身佛。

詹文魁於六年前認識推動印度佛教復興的普濟會執行長世友,當時普濟會為慶祝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五十二周年,興起製作戶外大佛像的念頭,最後委託詹文魁製作。

詹文魁為響應印度佛教復興運動,雕塑了「行禪中的佛」,他指出,這尊佛像高十二點八公尺、寬五公尺,連同蓮座、基座,總高十七公尺。

在雕塑創作過程中,詹文魁歷經反覆修改七次和病倒的折磨,他說,以十餘公尺的大佛泥塑製作而言,難度相當高,泥土隨時可能乾裂剝落,在放樣過程中,遇上中國百年大雪災,上海廠房倒塌,遷址再造,作品表現不如預期,三遷中國深圳改以石膏直塑法,幾經反覆修正,總算成功,最後轉進安徽省合肥鑄銅廠鑄造。

這尊大佛是廣心法師、中國學者南懷瑾老師力挺,台灣、中國兩地佛教集資一千五百萬元完成,這也是印度八百年來第一尊戶外大佛,在安坐地點方圓三百公里內沒有佛像之處,因而引來大批印度賤民前往禮佛。

大佛在印度安座開光時,吸引十萬多名種姓制度下的「賤民」趕來參加,詹文魁獲悉後深受感動,「印度民眾向佛的真誠,讓我在創作過程中所遭受的病痛和艱苦都獲得報償。」

「印度社會底層的賤民階級有三千多萬人念佛,信仰雖虔誠,但一直缺少戶外大佛。」,詹文魁盼大佛像能為賤民階級的佛教徒帶來心靈寄託。

他說,這尊佛像是行化的佛陀像,展現出動靜一如、悲智圓融的自在,象徵台灣佛教徒對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關懷,也表達對釋迦牟尼的感恩。


敝人註:也算台灣輸出之光。  記者將南懷瑾老師定位為中國學者, 既然不說台灣淵源  應該說是國際學者更貼切! 


【摘自人間福報12/17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淨琉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