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蟬掉落地面,很虛,但也飛走了


蟬的一生

夏天傍晚,在大樹附近的地面上,有許多蟬的幼蟲從土裡鑽出,爬到樹上或草上,然後等待脫皮後,就變成了蟬。這時,牠會用像針般的嘴刺到樹幹吸取樹汁,等到秋天時,再用牠那尖尖的產卵管,插進樹中產卵,插一次便在樹洞裡產四到五粒卵,雌蟬剷下的卵是白色透明,形狀細細長長的,長度約0.2公分 ,就這樣,往往會把樹弄死了。


剛產下的卵,在那一年並不孵化,直到第二年夏天,才孵出幼蟲。幼蟲鑽出枝條,掉到地上,找到鬆土就鑽進去,開始牠漫長的地下生活,通常都要兩三年,較長的也要五六年時間,才能完全發育。


蟬的幼蟲期很長,所以生活在土壤中是個好選擇,一方面可減少敵害,另一方面土裡水分充裕,天暖時,牠還可以到淺土區活動,吸取樹根的樹枝,非常方便。但他們以植物的根部為食,故常被視為害蟲,蟬的幼期有好幾年,以北美的十七年蟬為例,幼蟲會在土中生活長達十七年,才爬出地面羽化!但成蟲壽命通常只有兩三週,只吃些水分樹汁維持生命,在盡情歌唱之後,交尾死亡。





蟬是利用位於腹部的發音器發音的,而且只有雄蟲具有這種結構,所以也是區別兩性最好的特徵。蟬聲聽多了或許令人心煩,但聽在雌蟬耳裡,可是無比悅耳的情歌喔!牠們聽到之後,便會飛到雄蟬的身邊進行交尾,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。



詠蟬詩



◎ 王昌齡 塞下曲



蟬鳴空桑林,八月蕭關道。出塞復入塞,處處黃蘆草。
從來幽并客,皆向沙場老。莫學遊俠兒,矜誇紫騮好。



◎ 李商隱 涼思



客去波平檻,蟬休露滿枝。永懷當此節,倚立自移時。
北斗兼春遠,南陵寓使遲。天涯占夢數,疑誤有新知。



◎ 孟浩然 秦中寄遠上人



一丘常欲臥,三逕苦無資。北土非吾願,東林懷我師。
黃金然桂盡,壯志逐年衰。日夕涼風至,聞蟬但益悲。



◎ 虞世南 詠蟬



垂緌飲清露,流響出疏桐。居高聲自遠,非是藉秋風。
(緌,ㄖㄨㄟˊ,帽帶)
古人認為:蟬餐風宿露,是清高的象徵。此詩藉蟬喻堅貞的君子,說明一個人只要具有高尚的人格,不需要他人吹捧,自然會聲名遠播。



◎ 駱賓王 在獄詠蟬



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深。不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
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沉。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。

此詩藉秋蟬表明自己的心跡。作者於高宗鳳儀三年,因多次上書得罪武則天而下獄,作此詩抒發己志:正如餐風飲露的秋蟬,無人信其高潔;而自己的忠貞被懷疑,亦無人能為其表明心跡。



◎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



寒山轉蒼翠,秋水日潺湲。倚杖柴門外,臨風聽暮蟬。
渡頭餘落日,墟里上孤煙。復值接輿醉,狂歌五柳前。


盛夏蟬鳴從日出到天黑,不累嗎?盡情歡唱,因為壽命短暫、要珍惜?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淨琉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