ㄧ個沒有湖的奮起湖
下午兩點以後阿里山會起霧 精明的領隊吆赫大家下山
抵達奮起湖 已蒙上一層霧氣了
用朦朧的照片配合網路文章
逛逛奮起湖
奮起湖,阿里山森林鐵道的中繼站,也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。
早年以老街、便當和四方竹聞名。 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鎮,屬於竹崎鄉中和村。
由於東、西、北三面環山,地勢低窪,中間低平,形如畚箕,雲霧環擁如湖,故而舊稱畚箕湖。
過去,阿里山蒸氣火車在此轉換車頭、休息。
如今雖變成柴油電機車頭,還是會停留較長的時間,讓旅遊客能夠購買食物和稍事休息。
同時,它亦成為附近村落趕集聚散之地,因而村落聚集在火車站附近。
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。
火車站下方有一條500公尺左右的老街。
早期屋舍頂 換鮮明的黃
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,例如當地的便當、豆腐和糕餅等美食,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。
由於旅遊興盛,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。
奮起湖老街位於車站下方。早年沒有街名,當地人僅以「街仔」稱之,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。
在阿里山公路、鐵路未開闢前,這兒即已略具雛形,可說是條百年老街。
早期木屋
肖楠樹群
二十世紀初以來,這條當年以紅檜建成的街仔,因是鐵路必經之地,火車必須停靠休息,曾經繁榮一時。
但隨著80年代初阿里山公路開通,奮起湖的重要性逐漸下降,這一帶老街遂逐漸沒落蕭條。
直到近年來,因旅遊風氣盛行,加以周遭自然景觀豐富,乃再度成為阿里山風景區重要的據點。
儘管外在環境多變,上個世紀以來,老街始終維持窄窄、短短的樣貌。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。
不到500公尺的巷道,商店分佈整齊,有專賣特產的雜貨店,更有數十年歷史的豆腐店、販賣鞋子衣服的百貨行等等,多數至今仍保持昔日風貌。
遊客走在老街中,彷彿進入時光隧道。尤其,老街聯外道路,全是石階步道。一層接著一層,上上下下,面積不大,像極了北台灣九份的縮小版。
更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有點類似九份,因此也有人稱它是阿里山的九份,或是阿里山的悲情城市。
此地居然有如此景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