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懷著善意相待的倆人,縱使生活有摩擦或碰撞,皆是基於「為對方好」的立場;現在回頭看過去的風風雨雨,發現彼此就像一面鏡子,從照映中學習到對方許多東西。
「十五年了,我們兩人至今仍是相依相守、不離不棄……」,蓄著一頭長髮,聲音充滿磁性的李文瑗,緩緩訴說著一個「急驚風」女子,與「慢郎中」丈夫的親密關係。
「回想過去結婚時,眾親友予以『百年好合』的祝福,事後證實,還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」李文瑗說,當每天注視著同一張熟悉的面孔時,她偶爾也會浮現「提早打烊」的心情。
相處模式中,有一型是討好型,另一則為指責型。「很顯然的,我是指責型,殷正洋是討好型。」李文瑗說,有一陣子她常指責殷正洋從不表達自己的意見,活像是「會動的家具」。
另一半一味的指責,讓殷正洋常藉由打撞球來迴避,好幾次在撞球間待到半夜兩、三點,能拖多晚就多晚,只因害怕回家後被罵;當時殷正洋心想:「要是我再繼續聽她的,我的自我可能從此消失不見了……」
李文瑗說,他明明說會早點回家,但常常到深夜十一、十二點,居然連一通電話也沒有。
為了保存婚前那個原本的「自我」,也是為了探究、改善兩人的相處關係,殷正洋與李文瑗共同參加了各式各樣的成長課程與工作坊,這時殷正洋才明白,原來李文瑗不斷數落他的時候,其實背後隱藏的是一個人在陽明山家中擔心害怕這件事。
正因明白對方指責背後其實是害怕,殷正洋說,他開始會盡量早歸,不是因為擔心被罵,而是他知道家中有一個膽小害怕的女人等他回家。
「我們可以互不諒解過完這一生,但我們選擇坦承去面對。」李文瑗說,要改變數十年的思惟與習慣很不容易,在兩人磨合過程中,常會經驗到自己個性的稜角,會踢到對方的鐵板,「我漸漸接納對方一切,並不控制對方。」
於是,李文瑗與殷正洋從原本的朝向一體的目標,開始發展「疏離」的模式,像是殷正洋開始出門看他的電影,李文瑗則留在家裡看書。李文瑗坦言,一開始內心還是有些失落,但正是要學習在生活中不依賴對方、不成為對方負擔。
「無關負擔與依賴,我們很願意扮演支持、配合對方的角色。」殷正洋說,像李文瑗想進修英文,他會陪同上課;當她想出國接受專業訓練,他也會陪在身邊,這些看似配合的行為,其實都是創造共同經驗與話題的過程。
一開始,李文瑗對殷正洋的凡事配合覺得很痛苦,她總認為,男人應該在兩性關係中扮演主導地位,要有肩膀與領導力,但要殷正洋改變,確實也很痛苦。所以,李文瑗轉化思考,讓彼此做擅長的事,相互配合,關係才能更為深化且緊密。
十五年過去了,殷正洋表示,他與李文瑗始終都懷著善意相待,縱使生活有摩擦或碰撞,皆是基於「為對方好」的立場;現在回頭看過去的風風雨雨,他發現,彼此就像一面鏡子,從照映中學習到對方許多東西。
對於兩人多年建立的親密關係,李文瑗比喻殷正洋就像是空氣一樣,給她隱形卻不可或缺的支持,「親密伴侶就像是生命中的『導師』,他將誠實照映最真實的自己,也將在彼此建立的親密花園中,一起老去……」
摘自﹝人間福報】磨合 學習 成長... 上述的『導師』亦即善知識囉 勤擦式也就逐漸少了塵埃
留言列表